WHO決議文與全民健康覆蓋指南:社會參與的協同效應

WHO希望透過社會參與指南向各政策制定者宣示,彌合政策制定者(政府)與政策目標者(公眾)之間的溝通落差並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且這也是一項必須要實踐的工作。要實現參與機制就必須投資、創建並加強「社會參與」的制度化。指南中特別使用「參與空間」(participatory spaces)一詞強調參與的機制。政府/政策制定者必須形塑一個「參與空間」,參與空間的型式與作法有很多種,對話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而如何「對話」、製造出參與空間的「型式」是這本指南的主要用意。

0 Comments

從頭到尾說清楚系列 1 – 醫療科技評估成本效益分析(ICER)方法學基本觀念解析

從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定之仿單適應症、藥物許可證持有商建議健保收載之給付適應症、藥品專家諮詢會議初擬之給付適應症,最終至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決議生效之給付適應症,除了適應症層層限縮之外,藥物許可證持有商送件之PICO及價格內容也與最終生效版本不同。縱使新醫療科技送件資料內含成本效益模型、參數及ICER,惟迄最終決議下的諸多參數已不盡相同,則原始版本之成本效益及ICER如何解釋?能反映審議決議當下新醫療科技的成本效益嗎!?

0 Comments

參與醫療科技評估的基本知識-以歐洲病人治療創新學院(EUPATI)之病友參與課程為例

二代健保推行以後,公民參與的「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精神融入至《全民健康保險法》,進一步帶動社會參與的意識。當代公民對於參與公共政策的態度在行動上轉向積極,行動不再受限政府於單位習以為常的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而是傾向自下而上(Bottom-up)的行動模式。公民團體亦會主動結合不同利害關係人或其他同類型的組織合作,形成公私協力夥伴關係。 近幾年,公民參與意識逐漸抬頭,相關團體或病友組織在參與健保政策面的議題上投入了許多資源。不僅持續宣傳並推廣各項健康資訊,還舉辦相關培訓課程號召更多公眾瞭解健康政策決策的參與機制。與二代健保初期相比,公民在健保政策的參與意識上已有顯著的提升。而近期由病友團體推動的「百億癌藥基金」倡議政策,就是由一群病友團體組織號召相關利害關係人參與,進而引起立法及行政部門關注。由此可見,公民或病友組織在參與健康政策的積極性和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0 Comments

第一屆HOTTEA-Asia 在泰國:培養醫療科技評估新星的誕生

2024年9月4日至6日,蒲若芳老師(現為臺灣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的理事長及輔仁大學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至泰國Faculty of Pharmacy, Mahidol University講授醫療科技評估主題之相關課程。Mahidol University為泰國一所綜合性大學,此次課程分享的對象為藥學院之博、碩班學生。蒲老師此行主要分享三大主題課程:醫療科技評估在臺灣的發展歷程、臺灣公眾參與及應用在決策的經驗(Patient involvement in HTA for policy decision making: Taiwanese experience)及真實世界資料在臺灣的應用狀況(Application of Real-World Evidence in Taiwan)...

0 Comments

智慧病友,繪出健保政策參與新篇章

社團法人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蒲若芳理事長(同時為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從2024年8月開始接任「智慧病人領袖學院」院長一職。「智慧病人領袖學院」是在2016年成立的一個病友參與健保給付政策之培訓平台。首任院長是由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湯澡薰教授擔任,今(8月7日)蒲理事長從湯教授手中接過一只象徵性的三權之花,這隻花意謂著病友參與健保給付政策的三個權力,「參與權」、「知情權」及「平等就醫權」。兩位新、舊任院長也於會上分享卸任及上任心得。交接儀式結束後才開始進入「健保協同商保,如何行?」座談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