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 ] 從證據到決策:藥品核價與給付不確定性的挑戰與對策 From Evidence to Decision-Making: Challenges in Addressing Uncertainty in Pharmaceutical Pricing and Reimbursement

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長期致力於探索各國醫療科技評估方法學,亦投入醫療科技評估、醫療經濟學、流行病學研究、真實世界證據研究、協助病友團體參與等政策活動。為進一步深化各界瞭解英國NICE的給付決策,及如何透過真實世界的資料強化在納入健保過程中的實證證據,我們將舉辦「從證據到決策:藥品核價與給付不確定性的挑戰與對策」。本次活動特別邀請英國兩位學者──Olivia Wu博士及Neil Hawkins博士,分享如何準備應對「不確定性」的證據要求,以及在最終的決策會議中,英國NICE如何處理涉及臨床證據或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如臨床證據或財務風險)。兩位專家將以實際案例作解析英國的經驗。除此之外,還將從產業視角探討醫療科技評估過程中是否存在其他可作為補充證據的社會價值,為參與者提供多元觀點。 我們誠摯邀請您參加,藉此機會與英國專家交流,共同探討藥品核價與給付決策中的挑戰與應對策略,並汲取實務建議,面對未來發展中的複雜議題及不確定性。

0 Comments

[ 活動 ] 2025數位醫療產品臨床證據生成與HTA應用工作坊 Workshop on Generating Evidence for Digi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長期致力於探索各國醫療科技評估方法學,亦投入醫療科技評估、醫療經濟學、流行病學研究、真實世界證據研究、協助病友團體參與等政策活動。為進一步深化對數位醫材納保機制的理解並探討適用於台灣的策略,擬舉辦「2025數位醫療產品臨床證據生成與HTA應用工作坊」,我們邀請英國三位學者Olivia Wu博士、Neil Hawkins博士及David John Lowe博士,針對數位醫療產品臨床證據生成的核心議題,舉辦一場工作坊,以供臺灣未來在數位醫療政策與產業發展上的借鑒。本工作坊將以對話為核心,探討英國如何透過產業國際鏈結,推動數位醫材的臨床應用與健保給付機制、數位醫療產品在臨床證據生成、HTA評估階段、真實世界資料應用等各關鍵環節。專家們將分享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並與參與者進行互動交流。此外,亦安排臺灣產業界代表分享數位醫療產品實際落地的經驗,作為台灣法規與審查機制的參考案例,期幫助參與者了解臺灣市場的挑戰與發展機會。 智慧醫療技術的發展將是未來的核心議題之一,特別是在如何借助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遠距醫療等技術提升診療效率及促進數位醫材的醫療創新應用上。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HOTTEA)將持續關注全球智慧醫療趨勢,並借鏡國際經驗,推動健全台灣數位醫材的產業生態系統,使創新醫療技術更順利融入健保體系,提升醫療可近性與全民健康福祉。我們也誠摯的邀請您參與,期待在這場啟發性的工作坊與您相會,共同探討創新醫療產品的未來發展方向。

0 Comments

挑戰重重:2025年健保藥品收載制度改革的艱鉅任務,準備好了嗎?

2023年,隨著中央健康保險署石署長的上任,為彌平過去健保新藥收載緩慢造成的新藥可近性與不及時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健保改革方案,如藥價調整檢討方案、指示用藥給付政策、鼓勵學名藥及生物相似性藥使用及加速健保新藥收載。在加速新藥收載議題上,健保署宣稱,成立醫療科技評估之專責辦公室可提升健保藥品收載之速度,若將健保收載及醫療科技評估相關事務委託專責辦公室辦理,可緩解健保署因人力不足以執行藥品相關業務上之困境。2023年12月健保署正式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專責辦公室」,並推出「新藥平行送審」制度,目的就是希望透過這些變革加速新藥收載速度,提升健保藥品收載業務的行政效能...

0 Comments

病人參與之路的躍升:臺灣 EmpowerPatient360 病人專家培訓平台啟動

臺灣的醫療科技評估病友參與之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二代健保開始實施以後,《全民健康保險法》雖然保障病人有參與健康政策的權利,但要落實到實際的政策中,仍然需要一些契機。有時候,契機要集結眾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走到真實的政策世界裡去。臺灣病友團體參與「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就是一例。「社團法人臺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智慧病人領袖學院」於27日舉辦一場「病友賦能與賦權,成為合作夥伴」活動。該活動是為了宣示 EmpowerPatient360 平台之啟動。除了啟動儀式之外,也邀請來自EUPATI的國際網絡倡議專家-Sarah Bernier、國內醫療科技評估專家及參與共擬會之代表分享實際參與共擬會之經驗...

0 Comments

WHO決議文與全民健康覆蓋指南:社會參與的協同效應

WHO希望透過社會參與指南向各政策制定者宣示,彌合政策制定者(政府)與政策目標者(公眾)之間的溝通落差並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且這也是一項必須要實踐的工作。要實現參與機制就必須投資、創建並加強「社會參與」的制度化。指南中特別使用「參與空間」(participatory spaces)一詞強調參與的機制。政府/政策制定者必須形塑一個「參與空間」,參與空間的型式與作法有很多種,對話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而如何「對話」、製造出參與空間的「型式」是這本指南的主要用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