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重重:2025年健保藥品收載制度改革的艱鉅任務,準備好了嗎?

2023年,隨著中央健康保險署石署長的上任,為彌平過去健保新藥收載緩慢造成的新藥可近性與不及時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健保改革方案,如藥價調整檢討方案、指示用藥給付政策、鼓勵學名藥及生物相似性藥使用及加速健保新藥收載。在加速新藥收載議題上,健保署宣稱,成立醫療科技評估之專責辦公室可提升健保藥品收載之速度,若將健保收載及醫療科技評估相關事務委託專責辦公室辦理,可緩解健保署因人力不足以執行藥品相關業務上之困境。2023年12月健保署正式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專責辦公室」,並推出「新藥平行送審」制度,目的就是希望透過這些變革加速新藥收載速度,提升健保藥品收載業務的行政效能...

0 Comments

病人參與之路的躍升:臺灣 EmpowerPatient360 病人專家培訓平台啟動

臺灣的醫療科技評估病友參與之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二代健保開始實施以後,《全民健康保險法》雖然保障病人有參與健康政策的權利,但要落實到實際的政策中,仍然需要一些契機。有時候,契機要集結眾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走到真實的政策世界裡去。臺灣病友團體參與「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就是一例。「社團法人臺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智慧病人領袖學院」於27日舉辦一場「病友賦能與賦權,成為合作夥伴」活動。該活動是為了宣示 EmpowerPatient360 平台之啟動。除了啟動儀式之外,也邀請來自EUPATI的國際網絡倡議專家-Sarah Bernier、國內醫療科技評估專家及參與共擬會之代表分享實際參與共擬會之經驗...

0 Comments

WHO決議文與全民健康覆蓋指南:社會參與的協同效應

WHO希望透過社會參與指南向各政策制定者宣示,彌合政策制定者(政府)與政策目標者(公眾)之間的溝通落差並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且這也是一項必須要實踐的工作。要實現參與機制就必須投資、創建並加強「社會參與」的制度化。指南中特別使用「參與空間」(participatory spaces)一詞強調參與的機制。政府/政策制定者必須形塑一個「參與空間」,參與空間的型式與作法有很多種,對話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而如何「對話」、製造出參與空間的「型式」是這本指南的主要用意。

0 Comments

從頭到尾說清楚系列 1 – 醫療科技評估成本效益分析(ICER)方法學基本觀念解析

從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定之仿單適應症、藥物許可證持有商建議健保收載之給付適應症、藥品專家諮詢會議初擬之給付適應症,最終至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決議生效之給付適應症,除了適應症層層限縮之外,藥物許可證持有商送件之PICO及價格內容也與最終生效版本不同。縱使新醫療科技送件資料內含成本效益模型、參數及ICER,惟迄最終決議下的諸多參數已不盡相同,則原始版本之成本效益及ICER如何解釋?能反映審議決議當下新醫療科技的成本效益嗎!?

0 Comments

參與醫療科技評估的基本知識-以歐洲病人治療創新學院(EUPATI)之病友參與課程為例

二代健保推行以後,公民參與的「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精神融入至《全民健康保險法》,進一步帶動社會參與的意識。當代公民對於參與公共政策的態度在行動上轉向積極,行動不再受限政府於單位習以為常的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而是傾向自下而上(Bottom-up)的行動模式。公民團體亦會主動結合不同利害關係人或其他同類型的組織合作,形成公私協力夥伴關係。 近幾年,公民參與意識逐漸抬頭,相關團體或病友組織在參與健保政策面的議題上投入了許多資源。不僅持續宣傳並推廣各項健康資訊,還舉辦相關培訓課程號召更多公眾瞭解健康政策決策的參與機制。與二代健保初期相比,公民在健保政策的參與意識上已有顯著的提升。而近期由病友團體推動的「百億癌藥基金」倡議政策,就是由一群病友團體組織號召相關利害關係人參與,進而引起立法及行政部門關注。由此可見,公民或病友組織在參與健康政策的積極性和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0 Comments